
有朋友留言問我有沒有訂雜誌給米奇林看,像是巧連智之類的寶寶雜誌?
我的回答是「沒有」,但這個問題要詳答還真不容易,所以我乾脆開一個分類,專門介紹我自己喜歡的繪本和童書,中英日文都有;首發主打充滿濃濃耶誕味的兩本故事書--英文的《Is That You, Santa?》和我最愛的台灣繪本作家陳致元的《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》。

《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》是本溫馨至極,而且需要從書中找尋線索才能知道聖誕老公公是誰的可愛繪本。故事大意是,小熊的爸爸做生意失敗,家裡的錢只夠填飽肚子,沒有多餘的預算買聖誕禮物給小孩。但聖誕節一早,家裡的聖誕樹下卻擺滿了五個給家人的聖誕禮物。雖然這些禮物都是舊東西,但卻使他們想起了一些美好的回憶,度過了一個很特別的聖誕節。
一開始,我照著故事唸給米奇林聽,唸了至少有十遍以上,我都猜不出聖誕老人到底是誰?直到有一次,我注意到書中的圖(這就是會認字的盲點,答案明明就在圖中),才恍然大悟從圖中發現聖誕老人的身份。自從知道聖誕老人是誰後,我對這本繪本的評價大大提升,因為作者創造出這樣的反差,讓我感到聖誕小小孩的體貼和窩心。其實聖誕節真的不用花大錢買禮物給小孩,有一顆溫暖的心,懂得知足感恩就夠了。
小熊系列另一本《熊爸爸去另一個城市工作》更是催淚,雖然目前還沒有買回家珍藏,但它早已列入我的口袋名單中。這本書在圖書館唸給米奇林聽的時候,我居然感動到一邊唸一遍哭,大概唸了四五遍之後,心情才能稍稍平靜。陳致元的繪本是家裡收藏最多的作家作品,台灣出生的他,能有如此傑出優秀、充滿寓意且幽默溫馨的創作,當然是要給他踴躍支持。
《Is That You, Santa?》是我在PChome洋文館為米奇林買的第一套英文故事書中她最喜愛的其中幾本之一。我大約是從米奇林九個月大開始唸中文故事書給她聽,但她跟英文故事書的第一次接觸卻是在兩歲兩個月大左右。神奇的是,她對英文故事書的接受度奇高,只有第一次唸的時候因為聽到陌生的語言感到有些不耐外,唸到第三次時她居然就完全接受,甚至經常叫我講英文給她聽。
對於教小孩英文,我並沒有抱持很積極的態度(好玩的成分居多),但怪就怪在,我越不積極,孩子就學得越起勁。她對英文的喜愛真的讓我受寵若驚,而家裡的圖書和英文兒歌都漸漸無法滿足她的需求,讓媽媽我充滿不進則退、求知若渴的上進學習慾望。
我很喜歡書中的這段文字:
I go to bed.
I wait and wait.
But no santa.
I am getting sleepy.
My eyes are closing.
Santa, where are you?
因為我小時候也試過各種方法要來堵聖誕老人,甚至跟我堂姐死命的撐到半夜也要親眼見到聖誕老人本尊。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就是有人比小孩還會撐。書中小男孩極欲見到聖誕老人的那種心情,媽媽我都了然於心。
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新開的分類,請多多指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