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米奇林每次吃飯都把家裡搞得天翻地覆,所以我都不太敢帶她外出用餐,深怕大小姐的惡形惡狀會嚇壞餐廳老闆。

但這禮拜剛好有兩次的外食機會,總不能撇下她一個人,我們幾個大人自己去吃好料吧?第一次是去桃園大溪的TINA廚房(西餐),我們讓米奇林吃雜糧麵包配濃湯和一些多汁的菜。整頓飯四十幾分鐘吃下來,她安安靜靜很有規矩的進食,沒有亂丟食物、沒有不耐煩唉唉叫,表現的簡直可圈可點,讓我吃得又飽又滿足,只需不時的幫她加點菜、撕點麵包就行了。這跟她在家愛亂丟湯匙、碗盤和飯菜的小惡魔舉動,實在是大相逕庭呀!

第二次是我們全家外出散步,臨時起意在外用餐。這次我什麼都沒帶,吃飯用圍兜和兒童餐具全乖乖躺在家裡。到了餐廳,我先跟服務生要了一個紅白塑膠袋,把其中一面從中間撕下三分之二,好接住掉下的飯菜,再把提帶拔手當繩圈用,綁在米奇林的脖子上。平凡無奇的紅白塑膠袋立刻變身成吃飯用圍兜,而且效果超好,我真是太聰明了!(餐廳有提供兒童餐具,實在揪甘心)

因為這次吃的是上海菜,口味比較重,所以要給米奇林吃的食物都先用熱水燙過。米奇林不喜歡吃飯,我便幫她點了一個夾東坡肉的刈包當飯吃,泡點麵湯,大小姐除了等菜時有些不耐煩外,整頓飯吃下來也是配合得不得了,邊吃邊跟服務生揮手拋配眼,連鱈魚煨麵的高湯也喝到見底,讓廚師好不開心。最後要走的時候更是飛吻送滿場,還自己跳了一小段舞逗服務生開心。

我終於擺脫了和孩子外出吃飯總是緊張兮兮又吃不飽的窘狀,這樣的感覺真好!所以我要跟大家推薦一本讓我學會「放手」的好書,是這本書讓我對米奇林不愛吃飯這件事有所體認,也從處處限制的緊張媽媽,轉變成深信孩子一定會好好吃飯的樂觀媽媽。

還記得八月底帶米奇林去看小兒科時,馬偕的林炫沛醫生跟我說:「米奇林是個自主性很強的孩子,妳如果強迫她吃,她會感受到妳給她的壓力,妳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她自己吃,吃得髒兮兮沒關係,讓她享受吃飯的樂趣比吃進多少飯還來的重要。」這跟《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》一書,作者所倡導的觀念不謀而合;我也從那時開始,轉換自己的態度和想法,不再在乎孩子吃進多少食物,或是一定要吃完我給的量,而是讓她享受進食的樂趣,吃多少由她決定。信任和愉快的用餐氣氛是最好的解決之道。


(圖片出自博客來

以下,我節錄一些讓我有所體悟的內文和大家一同分享:

下修成長

凱文出生時,體重三千三百公克,正好符合平均值。兩歲時體重十公斤,以他的身高(八十五公分)來說算輕。從四個月大起,他慢慢從平均值滑向「輕」的那一邊。滿一歲時,他終於來到曲線的下緣,從此以後就很穩定地在下緣移動。

凱文的體重曲線被專家稱為「下修成長」,翻譯成白話大約是,「在比較低的水準上,趨向均衡成長」。也就是說,他剛生下來的幾個月裡太重了。從四個月大起,他的體重增加開始變得緩慢,逐漸符合他遺傳的體重。而且如果保持這樣下去,這樣的曲線也是正常的。

3D食物金字塔

有一份最近由兒童營養研究機構所推薦的食物金字塔,它是立體的,底部成圓形,而且必須先組合好才能立起來。

這個版本的食物金字塔建議其實相當清楚、好記。它根據一個非常簡單的紅綠燈原則:

* 充分供應給孩子喝的東西,最好是水。
*  充分供應孩子植物性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穀物製品和馬鈴薯。
(「充分」代表「無限制」。水和這些碳水化合物是綠燈。)
* 適度供應孩子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肉類、香腸、雞蛋和魚。
(「適度」代表:不是毫無限制,也就是黃燈。)
* 少量供應孩子高油和高糖的食物。
(「少量」以紅燈代表。)

【綠燈區:無限制供應】

如開水、不加糖的茶或者加很多水稀釋的果汁。

穀物製品、麵食、米飯、玉米和馬鈴薯,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別豐富的基本食物,是建立孩子的營養基礎。請記得,要常吃全麥麵包、全麥麵條和糙米。

水果和蔬菜永遠不嫌多,前提還是一樣,烹調時要節制用油和糖!即使孩子不怎麼喜歡吃蔬果,你仍應不著痕跡地一再供應各式各樣的蔬果:新鮮的、冷凍的、瓶裝的、罐裝的、水果乾或果汁都行。

【黃燈區:規律但適度的供應】

這一層的一邊是牛奶和奶製品,另一邊是魚、任、家禽類肉品和豆類等,他們當然也是每日飲食中的重要部分。但跟綠燈區比起來,食用量要減少很多才符合健康飲食的要求。

【紅燈區:審慎挑選,少量供應】

紅燈代表:「停!限制!」油脂和甜食應該少量供應。

小小孩大行家

嬰幼兒比兒童和成人攝取營養的情形更好,為什麼?只要孩子還接受哺乳,你所供應的養分就都很理想。孩子可以決定要喝多少。餓了,喝奶,飽了,休息,就這麼簡單。媽媽根本不需要清楚知道寶寶喝的奶量。

幼兒雖然已經會挑食,但會優先選擇認識的食物,還不會被廣告或減肥的念頭影響,食量仍是完美地由飢餓與飽足感來調節

一九九一年時,曾有人對二到五歲之間的幼兒進行了有趣的研究。這些孩子都住在家裡,在他們熟悉的環境裡,每天吃三頓飯及三次點心。每天的餐點既多樣又均衡,偶爾也會出現甜點。特殊之處是每次都得到「雙份」,而且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要吃多少。

實驗再度證明,孩子所吃下的正好是他們所需要的量,他們不會「暴飲暴食」,但每餐的差異很大,有時候幾乎什麼都不吃,有時候吃很多,但每天的總量都差不多。如果有一天吃得特別多,另一餐就會不吃之類的。孩子完美調節的能力實在令人羨慕,可惜人長愈大就會愈來愈受外界的影響

吃飯不緊張的規則

儀式,有助於設定讓界線。吃飯時最重要的儀式是,每餐都陪孩子坐下來吃,吃點心的時候也要。三餐的時間要固定下來,只有當孩子安靜下來,而且專注於面前的食物,他的內在聲音才能運作,也只有這樣他需要多少就會吃下多少。反之,吃飯時跑來跑去或者邊看電視邊吃飯,只會毫不考慮地把食物塞進嘴裡,而且沒有去注意「飽或餓」。

吃飯時應關掉電視和收音機,也沒有故事書和玩具。

好好吃飯法則

你決定:供應什麼給孩子吃?何時供應?如何供應?
孩子決定:我要不要吃?要吃多少?

* 讓孩子一起同桌吃飯。他會看到桌上有什麼菜,而且自己決定要不要吃。
* 他挑選:從這些菜裡我要吃些什麼。
* 當他吃夠,就停止不吃。
* 他會遵守你的吃飯規矩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bym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